5月7日,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塘村中心学校,学生们课间练习呼拉圈。
黄春涛 摄(人民图片社)
4月15日,甘肃省张掖中学的学生在操场上进行排球友谊赛。
人民视觉 王江 摄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最大的心愿和期盼。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建设体育强国”部分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开展全民体质监测以及针对年轻人的干预。对于青少年来说,加强身体健康管理,从源头上阻断各种不良生活行为对健康的危害,鼓励青少年享受运动、增强体质、完善人格、磨炼意志。
整体健康改善
小学生优秀率提升最为明显
近日,2016-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抽检报告发布。该报告是受教育部委托在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领导下组织编写的。
“2016年至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现逐步改善趋势。”教育部体质健康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近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全国优秀率和优良率从2016年的26.5%提高到2020年的33%,表明全民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巩固。
“近五年的考试和抽查评审结果的动态特征表明,中国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正在逐步改善,总体表现是不及格率下降、优秀率和优秀率上升。”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国家体育与体质健康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益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体质健康达标率来看,小学生的不及格率最低,这已经表现出了近五年持续下降趋势。截至2020年,全国小学生体检不及格率约为6.5%,初高中生体检不及格率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大学生的失败率最高。截至2020年,全国约有30%的大学生体检不合格。
“目前,只有7%的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能够达到良好和优秀的水平,而且很多大学生还没有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张益民说,这说明大学体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的路还很长。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改革。
“从学校阶段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改善最为明显,素质也较高。”张益民介绍,特别是2020年,中小学生优秀率表现更加突出,其中小学生优秀率提升最为明显。 5年内从2016年的35.3%提高到2020年的45.6%,距离健康中国行动50%的目标不远了。 “经历疫情考验后,全国中小学校严格落实每天一小时锻炼,取得了显著成效。 ”
加强锻炼
不以任何理由占用体育课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防治慢性病的重要手段。”张益民表示,加强体质健康管理是国际上流行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做法。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恰逢其时。
《通知》对体育课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传授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等。王登峰说,“对体育课提出如此全面、系统的要求,还是第一次。”
具体来说,中小学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健康课程硬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节课,小学、初中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课,高中每周2节课。有条件的学校每天上一节体育课,确保没有体育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被排挤?努力保证学生每天在校内外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中小学每天应安排30分钟的班间体育活动,并在每次课间休息时安排学生离开教室。适度活动和放松。
除了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外,《通知》强调,要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教学、勤练、经常竞赛”为重点,逐步完善“健康”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确保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掌握1-2项运动技能,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育教学改革特色。
“目前,学校体育健康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外锻炼成效不断提高,校园体育文化蓬勃发展。”王登峰表示,95%的学校都能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一小时。
随着各省区市逐步将体育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并将其作为中考评分科目,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关心高考体能考试如何进行。入学考试?
“无论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还是体育中考的内容,都要按所教进行检验。无论是学校的体育课程安排,还是教学内容安排,都应与考核高度一致。”或考试。”王登峰介绍,全国体育中考的设计日趋完善。一方面,体育考试的内容包括日常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记录。如果学生能够按时上体育课,完成体育课布置的锻炼任务,这个成绩对大家来说都是有保证的;另一方面,体育中考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掌握体育课所教授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 “如果学生能够保持经常的体育锻炼,参加体育比赛,他们的身体健康就会稳步提高,体育成绩也会稳步提高。”
“《通知》中提到的体质健康管理考核考核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日常参与、体育锻炼与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等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张益民介绍,《通知》明确,对因病无法参加体育比赛的儿童,要结合实际给予分类指导和评价。
家长们行动起来
引导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
“最新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要想对青少年健康产生有益作用,每次锻炼的实际时间不应少于10分钟,每天累计锻炼时间必须达到1小时。”张益民介绍,对于中小学来说,要落实国家体育法规,健康课程是硬性要求。校内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是相对有保障的,而校外的体育活动时间则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通知》的一大亮点就是凸显了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作用。”王登峰介绍,《通知》强调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完善校企之间的沟通机制。全家人、全学校,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了解锻炼对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磨炼意志、完善人格的重要作用。
《通知》还提出,要大力推进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学校要加强体育课作业指导,提供优质锻炼资源。这意味着体育也有功课。这样做有哪些考虑?
王登峰解释说,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教”之外,还需要“勤练”。这是布置体育作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无论是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都需要练习,这是体育教育固有的一部分。以前我们不强调、不重视,但现在需要补充。” ”。王登峰说道。
“家长一定要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空谈。”张益民建议,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身体力行,引导孩子锻炼身体,让锻炼成为孩子一生受益的习惯。 “孩子放学回家后,吃饭前至少要运动20-30分钟,无论是在家健身还是下楼锻炼。周末比较宽裕,应该给孩子分配充分的时间去运动。”建议孩子下午3点到5点,家长应该陪着孩子锻炼身体,比如跑步、打球、爬山、游泳等,如果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不只有孩子的身体素质有改善了,但父母也会变得更健康,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工作,这就足够了。”
张益民说:“我坚信,通过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做好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管理工作,让广大儿童青少年能够成长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jjkzy.com/html/tiyuwenda/7287.html